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方劍喬在杭州高新實驗學校為七百多名中小學生講中醫課
“媽媽總是給我喝黨參湯,對身體有什么好處嗎?”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在臺下問。“黨參是補氣的,你媽媽的做法沒錯,不用人參是因為人參的補勁兒太大,不適合小朋友……”5月5日,浙江中醫藥大學舉辦的中醫藥文化主題宣傳活動€€€€“中醫藥大篷車”活動上,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方劍喬在杭州高新實驗學校為七百多名中小學生一邊講解《中醫藥與健康》,一邊解答學生疑惑,引發了中小學生的熱議。
課堂上,《中醫藥與健康》一書的主編方劍喬介紹了4月份該小學教材納入中小學課程的相關情況。方劍喬就今年9月份,小學五年級學生開課的《中醫藥與健康》課程進行摸底,嘗試吸引小朋友關注中醫藥文化的方法。
“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樹立對中醫藥知識的正確認知,對促進小學生一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方劍喬深入淺出地講解,《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醫書,主要是寫醫學方面的知識,還有《神農本草經》等等……
臺上講得精彩,臺下聽得認真。“西醫說看病,看的是病;中醫卻說看醫生,看的是人。”方劍喬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中小學生講解中西醫看病的差異。同時,以感冒病癥為例,介紹中醫和西醫的治病差異,比如,中醫會在辨識患者發熱與否、鼻涕的顏色和稀稠等一些辯別要點后,判斷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開出不同的感冒處方;而西醫一般在明確是感冒之后,開給患者的處方基本一致,并不會有大的區別。
在活動中,一位同學提出了犀利問題€€€€有些老板不招相信中醫的人,因為他們覺得信中醫的人靠不住。對于這個問題,方劍喬很嚴肅地回答:“這便是中醫藥進中小學的意義,中醫是一門自然科學,但有具有人文科學的某些屬性,中小學生學習中醫藥知識不僅是為了從小培養健康生活的理念,也是通過孩子們把中醫藥的科學價值與精神傳遞給每一戶家庭,提高整個社會的健康水平。”
方劍喬詼諧風趣的授課方式燃起學生們的盎然興趣,同時通過身邊的一個個例子,為學生們普及中醫藥與健康相關知識。此外,方劍喬還介紹了中醫基本的養生保健方法:順時,調神,飲食,鍛煉,推拿針灸以及藥膳養生等。第一次為中小學生上課的方劍喬,為了講課的效果,臨上課前還在修改課件內容。
此次“中醫藥大篷車”活動中,浙江中醫藥大學還組織了體驗方面的活動內容,讓小學生參與聞香識藥、經絡探秘、現代神農等小項目,親身體驗中醫藥的神奇魅力。此外,學校針灸推拿學專業的學生萬錫鋼還教授小學生正確做眼睛保健操的姿勢,改變他們對穴位的認知誤區。
“中醫藥大篷車”活動是浙江中醫藥大學為在青少年中開展中醫藥文化而舉辦的主題活動,由黨委宣傳部牽頭,整合第一臨床醫學院“模擬醫院”、第三臨床醫學院“晨曦針推醫院”、藥學院“中草藥嘉年華”、基礎醫學院“錢塘醫草大講堂”等資源,通過舉辦中醫藥科普宣傳和趣味性的體驗活動,集中展示中醫藥魅力,寓教于樂,讓青少年了解中醫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他們了解中醫、認識中醫、感受中醫、熱愛中醫。
“中醫藥大篷車”活動采取項目化模式,每次活動以“點菜單”形式,從學校提供的十幾個活動項目中挑選若干項目組成一場完整活動。活動分健康服務、互動類、展示類三大塊。健康服務類包擴“科普講堂”“健康咨詢”、“針推養生”“知花解飲”等。互動類包括“玩轉中醫”“趣味杏林”“傳統功法”“聞香識藥”“岐黃藥語”“現代神農”等,展示類的活動包括“國醫之路”“經絡探秘”、百藥全說”等,并且根據反響不斷地調整項目。學校根據每次活動服務對象不同,選擇不同的項目開展。
這次活動包括“科普講座”“針推養生”“經絡探秘”、傳統功法”“聞香識藥”“岐黃藥語”“百藥全說”“國醫之路”等8個項目,由該校第三臨床醫學院和藥學院承擔各項活動。在趣味活動現場,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排隊參加不同的項目,在收獲香囊等戰利品的同時,獲得了中醫藥文化知識。